|
滚镀碱铜控制技术及替代氰化钠工艺来源:原创作者:金华东威 卢建湘
滚镀碱铜控制技术及替代氰化钠工艺 作者:金华东威表面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卢建湘 锌合金电镀滚镀工序中,氰化碱铜电镀是整个工序中重中之重,一个师傅现场控制水平主要决定他控制碱铜的水平,笔者根据自己几年锌合金电镀经验略谈几点看法: 谈谈镀液成分:
主盐——氰化亚铜:笔者认为氰化亚铜宜控制在50-100g/l之间较为合适,亚铜含量高,上铜速度快,生产效率高,但氰化亚铜超过100以上时,问题也明显增多,起泡的几率加大了很多。氰化亚铜太低时,电镀速度慢,效率低。 但是铁件打底碱铜一般不建议超过30g/l,因为主盐太高时影响打底层结合力。
络合剂:氰化钠(或者取代氰化钠碱式盐);建议氰化钠与氰化亚铜保持一定比例,因为络合1克氰化亚铜需氰化钠1.1克,我们生产一直保持一个系数,即:氰化钠总量=1.38*氰化亚铜的总量,这时游离氰在1.38-1.1=0.28*氰化亚铜这个范围,生产控制一般比较正常,生产时游离氰控制在《0.2-0.3*氰化亚铜》量都较正常,能保证铜溶解。游离氰太高,则上铜亮度不佳,电流效率低,车间气味重。游离氰太低,低区走位差,容易起泡,阳极钝化。
酒石酸钾钠:主要是活化阳极,除杂性能,添加量25-30。 东威公司【诺切液】兼具活化阳极,去杂辅助光亮作用,添加量30ml/l,在出现阳极钝化的时候,可以有效地打开阳极。 PH:锌合金电镀滚镀工序中pH很关键,适宜范围10.5-12,电镀过程中pH一般是会上升的,这时电镀药水处于正常状态,当pH在电镀过程中往下掉时,说明电镀阳极处于不正常状态——阳极钝化。阳极反应;一是铜溶解,另一个反应是阳极析氧,2OH-2e=O2+2H+,因此阳极析氧使氢离子游离下来,致使pH下降。生产中发现PH下降时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改变现状,不然2NaCN+2H2O+2NaOH+O2——2NaCO3+NH3即碳酸盐增加。碳酸盐在氰化物电镀槽中,少量是有益的,它起光亮作用和导电作用,但是超过70以上时,副作用就显现出来,镀层疏松,电镀有时2-3小时电镀铜后试酸还是不行。空耗许多人力和才力。这时阳极表面有一层致密灰色膜影响阳极溶解,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改变现状,阳极面积减少,阳极钝化将更加严重。 PH太高超过12.5时,因为锌合金电镀不可免会有锌,这时容易使电镀层发黄。如果这时温度也高,则电镀很容易起泡,可以用酒石酸中和将PH降下来。
光亮剂:东威公司DW-5属于纯有机光亮剂,不含铅镉,主要起到增大阴极极化,增加镀层亮度的作用,单一添加,正常情况电镀40-70分钟可以达到镜面,为后续电镀打好基础,随着电镀进行,光亮剂有消耗,一般光亮剂是一个电镀周期添加一次,补加量的范围大,实际生产中比较容易控制。
温度:一般40-55℃。温度太高时车间环境差,浪费能源,加速氰化钠分解。温度太低则速度慢,效率低,光亮度差 再就是电镀阳极:锌合金电镀滚镀要求电镀速度快,镀层致密。 电镀工艺阳极溶解正常,因此要求阳极面积足够,不宜直接用铜板挂在阳极上,而应该将铜板剪成小块放进钛蓝,以增加阳极面积,平时维护只需补氰化钠,氰化亚铜则靠阳极溶解补充。铜靠阳极溶解补充镀液在的电镀层镀层致密,平时铜靠补氰化亚铜电镀层镀层不致密,而且电镀成本高。实践证明阳极溶解正常的槽液碳酸盐是不会超标的。铜阳极溶解正常是略带暗红色,太亮,游离氰太高。药水发蓝,阳极发绿;游离氰太低。发灰,碳酸盐太高。发黑;有铅杂质,镀层容易有斑点。 设备:滚筒一般宜设计成直径小、长型,这样镀层均匀,电镀速度快。导电铜排一般要求较粗,因为锌合金电镀电流比较大。 新型打底镀铜工艺: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,无氰电镀在行业内越来越受到欢迎,目前,已研发出的无氰碱性镀铜工艺主要有焦磷酸( 盐) 体系、柠檬酸( 盐) 体系、酒石酸( 盐) 体系、柠檬酸( 盐) -酒石酸( 盐) 体系、多聚磷酸盐( HEDP) 体系、乙二胺体系等。这些工艺都存在镀液不稳定、抗杂能力弱等问题,性能还达不到氰化物镀铜的效果。 东威推出的【碱式盐】是不同于以上无氰工艺体系的产品。具体了解可以联系卢15502173871。相对于剧毒氰化钠,它化学性质稳定,环保低毒,是取代氰化钠的最佳材料。碱式盐的打底碱铜工艺与传统的氰化物镀铜工艺和控制方法相同,单一补加,并且可以与氰化钠兼容,不用新开缸。实际大生产中已经稳定应用。以下是碱式盐配合DW-5实际生产照片。 以上是笔者对锌合金滚镀碱铜的一点体会,请专家斧正。 |